近年来,随着锡矿石的不断开采,优质锡矿石越来越稀缺,取而代之的是品位低的细粒锡矿石,这种矿石除了粒度细,还具有矿物组成复杂、易泥化等特点,因此,在浮选过程中面对多种挑战,如何通过浮选工艺处理这种细粒锡矿石,如何优化选矿工艺,成为重要课题。
细粒锡矿石的粒度通常小于0.074毫米,部分颗粒甚至更细,能达到0.01毫米,这种超细粒度在磨矿过程中很容易泥化,导致矿浆粘度增加,对浮选药剂的效果产生影响。
另外,细粒锡矿石常常与石英、云母长石等脉石矿物伴生,且紧密嵌布,处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。这时候,浮选前的预处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1、分级
分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矿石的粒度分布,避免过粗或过细的颗粒进入浮选系统。常用的分级设备包括水力旋流器和筛分机。
水力旋流器利用离心力场实现矿浆的分级,具有分级效率高、占地面积小等优点;
筛分机则通过筛孔尺寸实现矿石的粒度分离,适用于处理粒度较粗的矿石。
合理的分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浮选效率,减少过磨和泥化现象。
2、脱泥
脱泥工艺的目的是去除矿浆中的细小颗粒,降低矿浆黏度,提高浮选效率。常用的脱泥方法包括水力旋流器脱泥和分级机脱泥。脱泥工艺的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浮选指标,减少药剂用量。
3、预选
预选的作用是预先富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,降低浮选难度。常用的预选方法包括离心机预选和重选。
离心机预选利用离心力场实现矿物的分离,可以有效富集矿石中的重矿物;重选则通过矿物的密度差异实现分选。
预选工艺的应用可以减少进入浮选系统的矿石量,降低浮选成本,提高浮选效率。
4、脱硫与除铁
细粒锡矿石中常伴生有硫化物和铁矿物,这些矿物的存在会对浮选过程产生不利影响。
硫化物矿物(如黄铁矿)会消耗大量捕收剂,降低浮选选择性;铁矿物(如赤铁矿、磁铁矿)则会干扰浮选过程,影响锡石的回收率。因此,脱硫和除铁工艺在浮选前显得尤为重要。
脱硫工艺通常采用氧化法或浮选法,将硫化物矿物氧化为可溶性硫酸盐或通过浮选分离;除铁工艺则主要采用磁选法,利用铁矿物的磁性将其分离。这些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浮选环境,提高浮选指标。
1、浮选药剂的选择
浮选药剂是细粒锡矿石浮选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常用的捕收剂包括脂肪酸类、砷酸类和羟肟酸类。
脂肪酸类捕收剂对锡石具有良好的捕收性能,但易受矿浆pH值和温度的影响;
砷酸类捕收剂则对矿浆环境的适应性较强,但毒性较大;
羟肟酸类捕收剂具有高效、选择性好等优点,但成本较高。
抑制剂主要用于抑制脉石矿物的浮选,常用的无机抑制剂有水玻璃、磷酸盐等,有机抑制剂则包括单宁、木质素磺酸盐等。
药剂的选择应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工艺要求进行优化,以达到最佳的浮选效果。
2、浮选流程设计
细粒锡矿石的浮选流程通常包括粗选、中矿处理、精选和扫选等环节。
粗选流程一般采用一段或二段粗选的方式,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指标要求确定。中矿处理是浮选流程中的重要环节,合理的中矿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浮选指标。
常见的中矿处理方式包括顺序返回、开路抛尾、脱泥和增加精扫选作业等。精选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锡石精矿的品位,扫选流程的优化则可以提高锡石的回收率。合理的浮选流程设计是提高浮选效率的关键。
3、浮选过程的控制参数
浮选过程的控制参数对浮选效果具有重要影响。矿浆浓度是影响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,过高或过低的矿浆浓度都会降低浮选效率。
矿浆pH值的控制对捕收剂的性能和矿物表面电性有直接影响,合理的pH值范围可以提高捕收剂的选择性。
温度也是影响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,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药剂的溶解度和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。
此外,浮选时间的控制和气泡大小的调节也是影响浮选效果的重要因素。
合理的控制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浮选指标,降低浮选成本。
由于细粒锡矿石的特殊性质,其浮选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。如何处理矿泥、如何分离脉石矿物,都是浮选的关键。对于选矿厂而言,应根据矿石的性质和自身的生产条件,优化浮选工艺,加强自动化过程控制,以达到理想的选矿回收率和经济效益。
上一篇:复杂锡矿石浮选工艺流程与优化策略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