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新闻中心>铜镍矿混合浮选后分离法

铜镍矿混合浮选后分离法

2025-01-21 12:14:44

铜镍矿的矿物组成复杂,选矿工艺的关键问题就在于铜和镍的分离。近年来,一种新的铜镍分离方法应用越来越多,那就是铜镍矿混合浮选后分离法,这种方法分离效果好,精矿品位高,本文将为您介绍此方法的原理、工艺流程及应用案例。

一、铜镍矿混合浮选后分离法的原理

1、混合浮选的基本概念

混合浮选是铜镍矿选矿的常用方法之一,其核心在于通过浮选工艺将铜和镍矿物同时富集到混合精矿中。在这一过程中,矿浆中加入通用捕收剂(如黄原酸盐或黑药),这些捕收剂能够吸附在铜和镍矿物表面,使其具有疏水性,从而在气泡的作用下上浮形成混合精矿。混合浮选的关键在于药剂的选择和用量,以确保铜和镍矿物能够有效上浮,同时尽量减少杂质矿物的夹带。

2、分离浮选的实现方式

混合精矿的分离是混合浮选后分离法的核心环节。分离浮选通过调整矿浆的酸碱度(pH值)和加入特定的抑制剂或活化剂,实现铜和镍矿物的有效分离。常用的抑制剂包括石灰(用于抑制镍矿物)和氰化物(用于抑制铜矿物)。通过调整矿浆的酸碱度,可以改变矿物表面的电荷性质,从而影响捕收剂与矿物的吸附能力。例如,石灰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有效抑制镍矿物,使其失去可浮性,而铜矿物则可以通过调整酸碱度重新活化并上浮。

此外,活化剂(如硫酸铜)在分离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。硫酸铜可以活化被抑制的镍矿物,使其重新具有可浮性,从而实现镍矿物的有效回收。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抑制剂与活化剂的用量,可以有效提高铜和镍的回收率。

二、混合浮选后分离法的工艺流程

1、混合浮选阶段

混合浮选是整个工艺的起始环节,其主要步骤包括矿石的准备和浮选过程。矿石在进入浮选流程之前,需要经过破碎、磨矿和分级处理,以确保矿物充分解离并达到适合浮选的粒度。磨矿细度的控制尤为关键,过粗会导致矿物未能充分解离,影响浮选效果;过细则会增加磨矿成本并可能导致矿物表面过氧化,影响后续浮选。

在浮选过程中,矿浆中加入捕收剂和起泡剂,通过浮选机的作用使矿物颗粒与气泡充分接触,形成混合精矿。混合精矿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分离的效果,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浮选过程中的矿浆浓度、搅拌强度和浮选时间等参数。

2、分离浮选阶段

混合精矿的分离是整个工艺的关键环节。分离浮选通过调整矿浆酸碱度和加入抑制剂或活化剂,实现铜和镍矿物的有效分离。具体步骤如下:

(1)调整矿浆酸碱度:通过添加石灰或酸性调节剂,将矿浆的pH值调整到适合分离的范围。通常,碱性条件下石灰可以有效抑制镍矿物,使其失去可浮性。

(2)铜矿物的优先浮选:在调整后的矿浆中,铜矿物通过捕收剂的作用优先上浮,形成铜精矿。此时,镍矿物被抑制剂抑制,留在矿浆中。

(3)镍矿物的活化与浮选:在分离铜矿物后,通过添加活化剂(如硫酸铜)重新活化镍矿物,使其具有可浮性,再进行浮选回收镍矿物。

(4)尾矿处理与资源回收:分离后的尾矿中含有少量残留的铜和镍矿物,需要进一步处理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。

三、混合浮选后分离法的应用案例

1、实际选矿厂的案例分析

以某大型铜镍矿选矿厂为例,该厂采用混合浮选后分离法对低品位铜镍矿进行选矿处理。通过优化矿浆酸碱度和药剂制度,成功实现了铜镍矿物的高效分离。具体措施包括:

在混合浮选阶段,严格控制磨矿细度和矿浆浓度,确保矿物充分解离并达到适合浮选的粒度。

在分离浮选阶段,通过调整矿浆pH值和添加适量的石灰,有效抑制镍矿物,优先浮选铜矿物。随后,通过添加硫酸铜活化镍矿物,实现镍矿物的高效回收。

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,实时监测和调整浮选过程中的各项参数,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。

优化后,铜的回收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,镍的回收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,选矿厂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。

2、不同矿石类型的适用性

混合浮选后分离法不仅适用于硫化铜镍矿,还对氧化铜镍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。对于硫化铜镍矿,通过合理调整药剂制度,可以有效分离铜镍矿物,同时减少杂质矿物的夹带。对于氧化铜镍矿,需要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和矿物组成,调整药剂配方,以提高浮选效果。例如,在处理氧化铜镍矿时,可以适当增加活化剂的用量,以提高镍矿物的可浮性。

四、结论

铜镍矿混合浮选后再进行分离,这种选矿方法具有回收率高、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,但同时也存在选矿工艺复杂、药剂成本高等缺陷。未来,随着选矿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,铜镍矿选矿工艺也将不断被优化,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。

鑫海矿装从事选矿行业30余年,拥有丰富的选矿经验,我公司承接的选矿项目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能够处理70余种矿物,可为客户提供选矿试验、选矿方案设计、设备制造与安装、选厂生产与运营等矿业全产业链服务,即EPCM+O。如果您有选矿方面的需求,请联系我们:1531182676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