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矿选矿的粒度控制直接影响回收率和经济效益,通常矿石破碎至0.01-0.2毫米范围内更利于提取金颗粒。具体数值需根据矿石性质调整,例如含粗粒明金的石英脉型矿石可能仅需磨至0.5毫米,而微细粒浸染型硫化矿则要细磨到0.074毫米以下。关键要确保有用矿物与脉石充分解离,同时避免过粉碎造成能耗浪费。
为什么粒度控制如此重要?这涉及到金矿赋存状态与选矿工艺的匹配度。肉眼可见的块状金通过重选法回收时,适当放宽粒度反而能节省能耗。若金以微米级包裹在黄铁矿中,必须细磨使载体矿物暴露。现代选厂常采用阶段磨矿流程,先用颚式破碎机粗碎至15-20毫米,再通过球磨机逐步细化。
检测手段直接影响粒度管理精度。选矿工程师会定期做筛分试验,使用标准筛网测定各粒级占比。X射线衍射仪能快速判断矿物解离度,激光粒度分析仪则提供实时数据反馈。某金矿案例显示,将磨矿细度从200目提升到325目后,浸出率提高12%,但电耗增加30%,这需要经济性平衡。
设备选型与流程设计对粒度分布起决定性作用。球磨机与螺旋分级机组合适合处理中等硬度矿石,而高压辊磨机对脆性矿物有更好粉碎效果。浮选作业要求矿浆浓度保持在25-35%之间,过粗颗粒会降低气泡矿化效率。近年出现的超细磨技术可将矿石磨至5微米以下,这对难处理金矿提取有突破性意义。
实际操作中需动态调整磨矿参数。矿石硬度变化、原矿品位波动都会影响目标粒度设定。雨季时矿石含水量增加可能导致磨机“胀肚”,此时要适当降低给料速度。经验表明,保持磨矿产品中-0.074毫米占比在60-80%区间,既能保证回收率又可控制成本,这个黄金区间值得重点关注。
上一篇:摇床选矿铅回收率多少
下一篇:钼矿选矿回收率大概多少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