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矿厂究竟需要设置多少道工序才合理?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矿石特性与生产目标里。不同矿物的硬度、嵌布粒度直接影响加工流程复杂度。比如处理石英岩可能需要三级破碎加两段磨矿,而黏土型金矿或许仅需简单筛分就能进入浸出环节。操作成本与设备投资也是关键考量——工序越多意味着能耗和维护费用越高。
破碎和磨矿构成了选矿的核心预处理阶段。颚式破碎机将原矿从拳头大小变成核桃尺寸,圆锥破再将其细化为黄豆粒规格。磨矿环节的球磨机像巨型滚筒洗衣机,把矿石磨成面粉般的细度。这里有个隐藏问题:难道所有矿石都需要磨到200目以下?实际上某些砂金矿通过粗磨就能实现有效解离,过度粉碎反而增加后续分选难度。
分选工序的多样性最能体现选矿厂的设计智慧。重选设备像跳汰机适合处理密度差大的矿物,浮选槽则是硫化矿的捕手。磁选机对铁矿有奇效,但遇到赤铁矿就得改用反浮选。现代选厂常配置组合工艺,比如先用螺旋溜槽回收粗粒金,再用氰化法提取微细粒金。这种灵活配置既能提升回收率,又可避免设备空转造成的资源浪费。
脱水干燥作为收尾工序常被低估重要性。浓缩机将矿浆含水量从80%降到30%,过滤机再压榨至15%以下。但某些特殊场景需要反向操作——湿法冶金就要求保持矿浆流动性。南方多雨地区还需考虑防潮措施,否则精矿在堆场遇水结块会影响销售定价。设备选型时要预留10%的处理余量,毕竟矿石性质波动远比天气预报更难捉摸。
工序数量的最终确定离不开动态调试。试生产阶段出现的筛网堵塞、泵体磨损等问题,往往暴露出流程设计缺陷。某钨矿选厂曾因未设预抛废工序,导致80%的废石进入磨机白耗电力。后来增加光电分选机提前剔除30%废石,电耗直降25%。这个案例说明,工序设置不能照搬教科书,必须结合现场数据灵活调整。
上一篇:褐铁矿选矿品位能到多少
下一篇:选矿厂废水日排量多少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