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云母浮选过程中pH值控制在7.5至9之间效果最佳。这个酸碱度范围能有效活化矿物表面,促进捕收剂吸附效率,同时抑制杂质矿物上浮。实际生产中需根据矿石中伴生矿物种类调整具体数值,例如含方解石较多的矿石需将pH值调至8以上以抑制钙质干扰。
为什么pH值过高会影响浮选效果?当pH超过9.5时,矿浆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锂云母表面发生过度水化,反而降低捕收剂与矿物的结合强度。需要重点关注药剂与pH值的协同作用,特别是脂肪酸类捕收剂在弱碱性环境下活性更强。现场操作时建议先用实验室浮选试验确定基准值,再根据泡沫层厚度实时微调。
矿石中金属离子含量直接影响pH调节策略。当镁、铁等杂质含量超过3%时,需适当提高碱度至8.5左右来沉淀干扰离子。采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组合调节剂能形成缓冲体系,相比单一调节剂可稳定矿浆pH波动幅度在±0.3范围内。部分选厂通过添加水玻璃辅助调控,在pH8.2时取得精矿品位提升12%的实际效果。
温度变化对pH稳定性产生连带影响。冬季低温环境下药剂反应速率下降,需将pH值提升0.2-0.5个单位补偿活性损失。电子pH探头必须每班校准,矿浆浓度波动超过5%时应立即复测酸碱度。经验表明,pH值与捕收剂用量呈非线性关系,当十二胺用量增加15%时,最佳pH区间会向酸性方向偏移0.8个单位。
最终pH设定需平衡回收率与精矿质量。某锂云母选矿厂将pH从8.0调整至8.3后,锂回收率提高4.7%但精矿中钾含量上升1.2%。这种情况建议采用阶段调控法,粗选阶段用较高pH值保证回收率,精选阶段适度降低pH值提升产品纯度。通过这种动态调节策略,多数选厂可实现锂回收率85%以上、精矿品位4.2%Li₂O的技术指标。
新闻推荐